2.1.1.3 优先级排序
引用
2.1.1.4 参与
干系人参与需要与干系人协作以介绍项目,启发他们的需求,管理期望、解决问题、谈判、优先级排序、处理难题,并做出决策。争取干系人参与需要运用软技能,如积极倾听、人际关系技能和冲突管理,以及创建愿景和批判性思维等领导技能。
与干系人的沟通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表 2-1 中列出了每种沟通类型的示例。
表 2-1. 沟通类型
沟通方法包括推式沟通、拉式沟通和交互式沟通:
▶ 推式沟通。发送给干系人的沟通信息,如备忘录、电子邮件、状态报告、语音邮件等。推式沟通可用于与单个干系人或一组干系人进行单向沟通。推式沟通会妨碍立即判定反应和评估理解情况的能力,因此,应该谨慎使用推式沟通。
▶ 拉式沟通。干系人所寻求的信息,例如,项目团队成员在内部网中查找沟通政策或模板、运行互联网搜索和使用在线存储库。拉式沟通可用于间接察觉干系人的顾虑。
参与比推式沟通或拉式沟通更深入。参与是交互式沟通。它包括与一个或多个干系人交换信息,例如对话、电话、会议、头脑风暴和产品演示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快速反馈循环可提供有用信息,以便:
▶ 确认干系人获知该消息的程度。
▶ 确定干系人是否同意该消息。
▶ 识别接收方发现的具有细微差别或其他非预期的消息。
▶ 获得其他有用的洞察。
2.1.2 与其他绩效域的相互作用
干系人渗透到项目的各个方面。他们会为项目团队定义需求和范围,并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他们会参与并制定规划。他们会确定项目可交付物和项目成果的验收和质量标准。大部分的项目工作都围绕着争取干系人参与以及与干系人进行沟通而展开。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或在项目结束时,他们会使用项目可交付物并影响项目成果的实现。
某些干系人可以帮助减少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数量,而其他干系人则可能导致不确定性增加。客户、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或项目集经理等干系人将重点关注项目及其可交付物绩效的测量。这些相互作用只是干系人绩效域如何与其他绩效域整合和交织的示例,它们并不包含所有绩效域中对干系人考虑相互作用的全部方式。
2.4.7 变更
适应型项目中,可以预期到工作会有所演变和调整。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新工作增加到产品待办事项列表中。但是,如果增加的工作多于正在完成的工作,或者增加的工作与正在完成的工作数量相同,项目将继续进行而不会结束。对于增加范围、对预算的影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可用性,项目经理会与产品负责人合作,管理这方面的期望。产品负责人会持续对项目待办事项列表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完成优先级高的事项。如果进度或预算受到限制,当优先级最高的事项交付完毕,产品负责人即可认为项目已完成。
在预测型项目中,项目团队会积极管理工作变更,以确保范围基准中仅包含已批准的变更。然后,对范围的任何变更都将伴随对人员、资源、进度和预算的适当变更。范围变更可能会增加不确定性;因此,任何变更请求都应伴随对因范围扩大或变更而造成的任何新风险的评估。项目经理应与变更控制委员会和变更的请求者合作,通过变更控制流程指导变更请求。已批准的变更会被整合到适用的项目规划文件、产品待办事项列表和项目范围中,也会与适合的干系人沟通这些变更。
2.4.9 一致性
转向长期运作、基于产品的环境的组织可以利用多种策略来调整和协调产品管理。三种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另请参见图 X4-3):
图 X4-3. 针对持续价值交付的支持策略
▶ 建立稳定的团队。不要在初始开发完成后就解散团队,而是利用该团队与指定的产品负责人或该团队中可反映客户观点的人一起维持和发展产品。这就消除了知识转移的需要,并减轻了由于失去隐性知识而导致未来的产品增强被延迟的风险。
长期团队比短期团队还能更好地增强市场意识、客户洞察力和客户同理心。这有助于维持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忠诚度,并建立竞争优势。当人们知道他们将负责维护和增强某一产品时,他们不太可能走捷径来准备产品发布。因此,长期服务的团队比开发后即移交产品的团队,更能提升产品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这些因素反过来又有助于创造价值并持续价值交付。
在客户现场开发和部署初始产品的合作伙伴或承包商,他们应该进行有效的变更管理,以确保客户能够在产品移交后有能力维护产品。作为移交规划的一部分,可能要包括关于在接收组织内建立一个团队的讨论,以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支持和发展产品。
▶ 增量式的指导和提供资金。应考虑更频繁的(如每季度一次)评审,并为下一个季度提供资金,而不是按预先确定的项目期限或年度预算提供资金。如能更频繁地进行评估和提供资金,企业就能更加密切地控制总体进展、方向和决策。
与风险投资类似,对交付的价值进行定期评审可将资金直接投向提供预期价值的产品,并减少或缩减对业绩不佳的举措的投资。这种提供资金模式使各组织能够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并利用成功开展的工作,同时对不可避免的新举措失败的百分比,降低风险敞口。
▶ 利用项目集管理结构。与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的稳定团队合作的从业者,可以应用项目集管理结构来管理长期运作的举措。项目集可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并聚焦于客户收益。它们的运作时间也通常比单个项目更长。
《项目集管理标准》可应对优先级排序的持续变更,具体如下“项目和项目集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集内部认识到,随着组件的成果分别实现,可能需要自适应地优化交付收益的策略。交付项目集收益的最佳机制最初可能模糊不清或不确定。”
对许多管理产品交付的组织而言,接受这种对前期不确定性、适应需要、聚焦于收益和更长的时间框架,可能使项目集比项目更适合。
许多传统的产品行业(如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和汽车)都使用项目集管理指南和框架。这些行业利用项目集来统一方向和整合各个组件的活动(项目集、子项目集和项目的活动)。例如,针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最大化平台投资回报率的功能,拥有技术平台的组织可以使用项目集管理和产品管理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监督。稳定且有连续性的开发团队能够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增值特性和功能的工作。然后,项目团队对设备升级,并与新系统或增强后的系统相连接。运营团队可以对用户接口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并帮助客户适应新的特性。当组织中已经存在项目集结构时,转向这些产品管理结构并不要求每个人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或采用新的工作方式。
表 X4-2. 项目、项目集和产品的独特特征
对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采用整合视角的组织,可将审视项目集管理框架作为基石,进而从中受益。项目集接受前期不确定性、适应需要、聚焦于收益和更长的时间框架,能够与产品思维更好地保持一致性。
2.5.7 监督新工作和变更
适应型项目中,可以预期到工作会有所演变和调整。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新工作增加到产品待办事项列表中。但是,如果增加的工作多于正在完成的工作,或者增加的工作与正在完成的工作数量相同,项目将继续进行而不会结束。对于增加范围、对预算的影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可用性,项目经理会与产品负责人合作,管理这方面的期望。产品负责人会持续对项目待办事项列表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完成优先级高的事项。如果进度或预算受到限制,当优先级最高的事项交付完毕,产品负责人即可认为项目已完成。
在预测型项目中,项目团队会积极管理工作变更,以确保范围基准中仅包含已批准的变更。然后,对范围的任何变更都将伴随对人员、资源、进度和预算的适当变更。范围变更可能会增加不确定性;因此,任何变更请求都应伴随对因范围扩大或变更而造成的任何新风险的评估。项目经理应与变更控制委员会和变更的请求者合作,通过变更控制流程指导变更请求。已批准的变更会被整合到适用的项目规划文件、产品待办事项列表和项目范围中,也会与适合的干系人沟通这些变更。
4.6.3 计划
沟通规划会与干系人识别、分析、优先级排序和参与的内容有所重叠,这些内容会在干系人绩效域(第 2.1 节)中描述。沟通在争取干系人有效参与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为项目规划沟通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谁需要信息?
▶ 每个干系人需要哪些信息?
▶ 为什么要与干系人共享信息?
▶ 提供信息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 何时以及多久需要一次信息?
▶ 谁拥有所需要的信息?
可能存在不同类别的信息,例如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敏感信息和公开信息,或者一般信息和详细信息。分析干系人、信息需求和信息类别为制定项目的沟通过程和计划奠定了基础。
X4.4 关于产品管理的组织考虑因素
转向长期运作、基于产品的环境的组织可以利用多种策略来调整和协调产品管理。三种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另请参见图 X4-3):
图 X4-3. 针对持续价值交付的支持策略
▶ 建立稳定的团队。不要在初始开发完成后就解散团队,而是利用该团队与指定的产品负责人或该团队中可反映客户观点的人一起维持和发展产品。这就消除了知识转移的需要,并减轻了由于失去隐性知识而导致未来的产品增强被延迟的风险。
长期团队比短期团队还能更好地增强市场意识、客户洞察力和客户同理心。这有助于维持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忠诚度,并建立竞争优势。当人们知道他们将负责维护和增强某一产品时,他们不太可能走捷径来准备产品发布。因此,长期服务的团队比开发后即移交产品的团队,更能提升产品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这些因素反过来又有助于创造价值并持续价值交付。
在客户现场开发和部署初始产品的合作伙伴或承包商,他们应该进行有效的变更管理,以确保客户能够在产品移交后有能力维护产品。作为移交规划的一部分,可能要包括关于在接收组织内建立一个团队的讨论,以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支持和发展产品。
▶ 增量式的指导和提供资金。应考虑更频繁的(如每季度一次)评审,并为下一个季度提供资金,而不是按预先确定的项目期限或年度预算提供资金。如能更频繁地进行评估和提供资金,企业就能更加密切地控制总体进展、方向和决策。
与风险投资类似,对交付的价值进行定期评审可将资金直接投向提供预期价值的产品,并减少或缩减对业绩不佳的举措的投资。这种提供资金模式使各组织能够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并利用成功开展的工作,同时对不可避免的新举措失败的百分比,降低风险敞口。
▶ 利用项目集管理结构。与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的稳定团队合作的从业者,可以应用项目集管理结构来管理长期运作的举措。项目集可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并聚焦于客户收益。它们的运作时间也通常比单个项目更长。
《项目集管理标准》可应对优先级排序的持续变更,具体如下“项目和项目集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集内部认识到,随着组件的成果分别实现,可能需要自适应地优化交付收益的策略。交付项目集收益的最佳机制最初可能模糊不清或不确定。”
对许多管理产品交付的组织而言,接受这种对前期不确定性、适应需要、聚焦于收益和更长的时间框架,可能使项目集比项目更适合。
许多传统的产品行业(如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和汽车)都使用项目集管理指南和框架。这些行业利用项目集来统一方向和整合各个组件的活动(项目集、子项目集和项目的活动)。例如,针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最大化平台投资回报率的功能,拥有技术平台的组织可以使用项目集管理和产品管理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监督。稳定且有连续性的开发团队能够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增值特性和功能的工作。然后,项目团队对设备升级,并与新系统或增强后的系统相连接。运营团队可以对用户接口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并帮助客户适应新的特性。当组织中已经存在项目集结构时,转向这些产品管理结构并不要求每个人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或采用新的工作方式。
表 X4-2. 项目、项目集和产品的独特特征
对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采用整合视角的组织,可将审视项目集管理框架作为基石,进而从中受益。项目集接受前期不确定性、适应需要、聚焦于收益和更长的时间框架,能够与产品思维更好地保持一致性。